很多同学在找工作的时候都会感叹,虽然我暂时没有实际的项目经验,但我能够独立完成一整套app设计,做了很多界面练习的概念稿,这难道还不能证明我的能力吗?我做的比那些上线的作品更精美,为什么因为没有经验就把 ...
很多同学在找工作的时候都会感叹,虽然我暂时没有实际的项目经验,但我能够独立完成一整套app设计,做了很多界面练习的概念稿,这难道还不能证明我的能力吗?我做的比那些上线的作品更精美,为什么因为没有经验就把我淘汰掉?
在做了一些项目之后,我慢慢地体会到,想要做好一个完整的项目,需要考虑更多纯视觉以外的内容,而这些是自己在做虚拟项目时不曾遇到的。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,我总结出了一些在做项目时需要注意的地方,以及曾经踩过的坑,与大家共勉,看看自己是否把这些细节都考虑完整了。 在做概念稿时,我们可能只是单纯地从美观角度或者流行元素上去选择排版和布局,比如最近很流行的卡片式、弥散阴影、无线式分割、大黑粗的标题等等,总之就是怎么好看怎么来,什么流行用什么。对于为了强调视觉表现力的概念稿来说,这样做无可厚非,然而在实际项目中,选择什么样的表现形式,是要从需求出发,根据功能特点、内容的主次来选择相应的排版布局方式。
当你看到交互稿或者当产品把界面上需要呈现的内容交给你时,你的脑海中可能已经浮现出N种版式布局的方式。不要以为交互稿上已经把元素排好,你只要照着画就行了。交互只是告诉你界面上需要放哪些内容以及内容的层次和逻辑关系,未必要按他的排版方式来做(尤其是当你家交互也不是特别专业的时候……)。因此,我们也需要认真思考,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版式来呈现这些内容。
有时候当只做一两个简单的界面时,可能不需要交互,需求方会直接把内容告诉你。虽然看似很简单,但是也不要掉以轻心,抄起ps就开始做。如果前期没有沟通好,没有深入了解需求,可能会让你事倍功半。
比如这样一个拍摄视频的应用的设置模块,需求方告诉你,有这些这些还有这些参数可以调整。你心想,这还不简单,打开ps噼里啪啦火速搞出了这个界面: 嗯,没毛病,so easy。 结果还没嘚瑟完,就被需求方打了回来。“小王啊,我觉得设置这里要改一下,还是用弹窗比较好。”你一听火大了,凭什么要改,侧边栏的形式多干净简洁,操作也方便,需求方都是xx,懂不懂设计。
表面上看,这是一场关于到底用弹窗形式还是侧边栏形式的争执。然而当你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和需求方进行沟通后,发现事情并不简单。原来,这些设置里的一些内容是做不到修改后就实时显示出来的,需要一定的处理时间,因此会造成延迟。所以需要修改后有一个确定的按钮,确认后再统一处理。这样来看,再用侧边栏就不合适了。当然,弹窗也只是其中一种方式,了解了问题的根本,我们可以想出很多种解决方式,比如也可以进去单独的一个界面进行设置,完成后再返回。最后综合考虑,还是选择了更轻便的弹窗形式: |
2022-06-07
2022-06-07
2022-06-07
2022-06-07
2022-06-07
请发表评论